你有没有被那句 “专业不重要,兴趣最重要” 骗过?
王硕,普通一本,实打实的 “过来人”,考研二战失败,找工作被 HR 怼到怀疑人生。
亲眼见过多少同学热血报考 “光鲜” 专业,三年后却成了就业市场的 “透明人”。
今天就聊聊张雪峰怒揭的那些高校就业率骗局 —— 数据背后,藏着多少普通家庭孩子的命运?
就业形势:数据背后的真相,谁在作假?
就业形势严峻,你信高校宣称的 “就业率 97%” 吗?别逗了!
我还记得 2024 年 6 月,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报告,点名了 21 个 “就业去向落实率低” 的专业,新闻学、地质学、教育学全在列。
很多院校毕业季疯狂催签协议,甚至有 “刷就业率” 的套路,什么灵活就业、家族企业签名、甚至是 “临时工” 都能算进数据里。
正如《论语》所言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
一些高校用漂亮的就业率数据粉饰太平,却不顾学生的真实就业困境。
这种虚假数据,不仅误导了学生和家长的专业选择,也让教育资源的分配出现偏差。许多学生怀揣梦想踏入大学校园,却在毕业时发现,那些曾经被高校宣扬的高就业率,不过是镜花水月。
在某知名论坛上,一位毕业生无奈地吐槽:“学校天天催着签三方协议,说什么不签就影响毕业。我随便找了个亲戚的小店盖了章,这就算就业了?可我真正想找的工作,投了无数简历都石沉大海。”
还有学生反映,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,甚至会帮学生伪造就业协议,将学生 “安排” 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单位 “就业”。
这种现象并非个例。据媒体调查,部分高校为了达到上级规定的就业率指标,无所不用其极。有的学校将考研、出国的学生也算作就业,有的学校则通过与企业合作,让学生签订虚假的就业协议。这些做法,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,也破坏了教育的公信力。
专业选择:谁说 “兴趣第一”,普通家庭能承受几次试错?
专业选择,真的能随心所欲吗?
张雪峰说得直白:“普通家庭的孩子,选错一次就可能一脚踏进深坑!”
我当年一心想做 “光鲜媒体人”,报了新闻学,结果毕业找不到对口工作,只能转行做销售。
新闻学、档案学、国际事务这些专业,2022 年就业率不到 70%,其中一半毕业生找不到本专业工作。有同学靠刷考公、考编勉强上岸,有的只能 “再战考研”,继续内卷。
古人云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
在专业选择上,这句古训同样适用。
普通家庭的孩子,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作为支撑,一旦选错专业,可能面临的是就业难、薪资低的困境,甚至可能影响一生的发展。
因此,在选择专业时,不能仅仅凭兴趣,更要考虑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。
以新闻学专业为例,曾经,这个专业被视为培养媒体人才的摇篮,无数怀揣新闻理想的学生纷纷报考。然而,随着媒体行业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饱和,新闻学专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。许多新闻学专业的毕业生发现,毕业后很难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,即使进入媒体行业,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较低的薪资待遇。
同样,档案学、国际事务等专业,由于就业面相对较窄,市场需求有限,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。这些专业的学生,在毕业后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的工作,甚至不得不转行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。
考研与应届生:考研不是万能药,别让学历焦虑毁了你
考研真的能救命吗?
我二战考研失败,身边好几个同学 “考研上岸” 后发现,研究生就业同样卷。
张雪峰在 2025 年 4 月的访谈里说得很透:“最难就业的,是普通本科生。既没有技能,也没有学历优势。”
如今考研报名人数突破 500 万,考研≠铁饭碗,盲目跟风只会让你失去应届生的身份红利。
《孟子》有云:
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
在就业和考研的选择上,很多学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
他们一方面担心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,另一方面又害怕考研失败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然而,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:考研并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万能药。
如今,考研人数逐年增加,考研竞争日益激烈。
许多学生为了考研,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放弃了实习和就业的机会。然而,即使成功考上研究生,毕业后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就业形势。
而且,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加注重学术研究,一些研究生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可能并不如本科生,这也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。
同时,盲目跟风考研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应届生的身份红利。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,许多企业会专门为应届生提供一些岗位和优惠政策。然而,一旦错过应届生的身份,学生在就业时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和压力。
案例对比:不同院校、专业、岗位,命运天差地别
院校、专业、岗位的选择,有时候就是人生的分水岭。
我还有个朋友,211 土木工程,毕业后主动去了偏远县城做基建,三年后月薪过万,事业编制。
反观另一个同学,普通一本广告学,毕业时 “就业率” 号称 95%,其实大半同学都进了房产中介、教培机构,和专业没半毛钱关系。
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”
这句古语生动地说明了环境对事物发展的重要影响。
在大学专业选择和就业中,院校、专业和岗位的不同,也会导致学生的命运截然不同。
我的那位 211 土木工程专业的朋友,凭借着学校的招牌和专业的优势,顺利进入了一家国企从事基建工作。虽然工作地点在偏远县城,但待遇优厚,工作稳定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他已经成为了项目负责人,前途一片光明。
而我的那位普通一本广告学专业的同学,虽然学校宣称的就业率很高,但实际上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。他们有的进入了房产中介行业,每天为了业绩奔波;有的则在教培机构当老师,工作压力大,收入也不稳定。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,在工作中几乎派不上用场,感到自己的大学时光白白浪费了。
网友热议:
塬下楞汉:严格来说,不是张雪峰说的 “有些专业”,实际上所有普通一本二本院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值得怀疑。统计就业率以学生提供的三方协议为准,而三方协议大部分不过就是几张纸而已,跟学生就业没有关系。
思雨哒哒:关于学校出具得就业率很多临近毕业学生吐槽过,就是应付评级得一种数据指标。
勇敢的山丘 1Il:现在的大学坑害了若干孩子,但还有个现象是若干的孩子都想方设法去跳大学这个坑,不论结局如何!为什么呢?
子曰院:新闻学、档案学、国际事务这类专业,大学办起来多么舒心啊!几位老师,几间教室,几本课本,就可以开张了。
往事如风之人:学校开个专业不能跟热点,要知道一个专业配套的师资和课程是多少年的积累才能成型
叶子树的树:没错,开个网店也算就业,学院开会时让暗示学生
铜 wandou:各种专业都是需要的,都说哪些专业好,哪些专业不好。大家都涌向所谓的 “好专业”,几年后 “好专业” 的人烂大街了,“不好的专业” 又是紧缺专业了!唉,天天这样子宣传真的好吗?
荷 166638258:专业兴趣还是很重要的,见过许多因不喜欢专业出现厌学,拿不到学位的例子;各校转专业的设置,就是给予学生二次选择感兴趣专业机会。
勇敢地站成一棵树:吃瓜群众想知道数据真的有哪些?
进取河流的石头:考研率比就业率高一倍
结尾:别被 “假数据” 骗了,专业选择要用脚投票
张雪峰说的没错,部分高校的就业率就是一场骗局。
你不能只听招生宣传,更不能用 “兴趣” 赌未来。普通家庭孩子,把就业形势、专业选择看得再现实一点,才不会被坑。
建议你在填报志愿、选择专业时,多查数据,问学长,逛论坛,看看真实就业去向。不要轻信 “就业率 99%”,要看对口就业、薪资水平、发展空间。考研不是万能钥匙,简历和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。每一步都要为自己负责,别让假数据毁了你的人生起跑线。
网上配资账号,股票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